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明白女兒妳已經有一份責任感

聖誕節假期到了,我的哥哥從雪梨來了我家探望我。他的兩個兒子也來了,所以我的女兒和兒子都和他們一起玩耍。由於媽媽請了假好幾天,所以我女兒的假期一早已經開始了,我也一直“擔心”女兒會因此而停了恆常的籃球訓練。

今天我早上吃畢早餐便自己出花園練投籃,我看見女兒經過便問她是否現在出來做跑步運球練習,她見我在投籃,她便說她也想練投籃,但在練了不到三分鐘因為她看見草地上有一隻蝴蝶,所以便去拿箱子把它捉了起來。過程“驚險萬分” ﹣因為她很怕碰觸蝴蝶,要從butterfly net 中將蝴蝶放進箱子中而不碰觸到它,對女兒來說是個歴驗。

這樣搞了一會,當然籃球就不會打了,我眉頭一縐,結果女兒真的沒有再出來繼續籃球訓練。我腦中爭扎著是否要叫她出來,因為今天天氣很熱超過30度,如果清晨不做訓練,下午就更不能做,而傍晚又要燒烤,我猜就更難了。

“用進廢退”是我很明白的一個道理,在運動中的成就是沒有幸運的。打波要叻,射波要準,水平要提升,你就得每天都練習,否則必然地會退步。所以曾做籃球教練的我,內心就有爭扎是否要再去叫女兒。

結果我沒有。然而下午在駕車回家時我又忍不住向女兒嘀咕,我說妳早上我叫你不做,下午妳做就更辛苦。媽媽面色一沉,眼神已表達了對我的不滿,因為老爸這種天氣(當時可能有36度)還叫女兒做運動?我說這是女兒的責任,本來早上做是較好,但她選擇了不做,那惟有下午做。女兒要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而承擔後果。

我猜太太可能覺得我“發神經”。

其實我只是嚇嚇女兒,不是真的想她在烈日下運動。

傍晚時份到了,我和哥兩家人忙碌地燒烤,小朋友則在我們吃了一半,早已沒耐性坐著燒,一早跑了去玩。我也明白這是假期,今天也不打算叫女兒做運動了。

但後來女兒竟拿著籃球出來,說要做運球跑步練習,叫我幫她數圈數。

我都有點震驚。

我看今天是假期,又有其它小朋友,就告訴女兒今天我不迫妳跑了,妳唔想跑就放假一天,我不會罰妳錢。(較早前我和她約法三章,若漏了沒有做規定的練習就要罰一元)

她說不好。我接著再說,不如跑少一些,30次好了。

她沒有答我。

開始練習到30次時我說不如今天就練到這裏好了。她沒有理我,繼續再練。

這時候她已經很氣喘,由於天氣熱,加上我的訓練是要拍七球到另一端,所以她是挺辛苦的。雖然她有時候會慢了一些,例如要拍十次,又或更多,但我沒有“執正”,就由她了。但她在回過氣後,又會嘗試七次,甚或六次就要拍到對面。

我建議她不如試下邊運球望著我的手,然後告訴我我舉的手指數目,她也一一照做。(目的是避免建立運球時望球的壞習慣。)

最後她完成了50次的運球跑。

我除了用嚇了一跳外,我也有點感動。因為我發現女兒比我想像中更成熟,雖然她只有七歲,但她已明白責任是什麼。我相信女兒真的希望在球場上有好的表現。

而最重要的是:她希望進步不是我強迫而來的。

我打算明天一句也不提她,看她又怎樣。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關係比成績應更重要

如果人生是一場戰爭,而你希望你會打勝,那你就必須要盡早計劃如何打這場仗。

我的女兒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打籃球當然不會像成年人那樣努力和認真,但如果做父母的能夠好好地引導子女,將來要打勝仗機會就更大,所以我這個做爸的,沒有什麼能耐,卻無獨有偶地懂一點兒籃球。所以我就會幻想自己是個大將軍,我能否好好部署,如何去教孩子就是勝負的關鍵。

無論是打籃球還是諗書,其實父母的角色都可以是舉足輕重。我這個一家之煮, “男師奶”沒事業沒收入,在有時候總會妄自菲薄自己,但想到這裹,自己的價值又好像提升了不少。

今天我在想的問題是女兒的運球能力。由於這裹的小朋友的傳球和視野不遠,很多時候運球直接衝向籃框就變成一種很普通的戰略,但由於我家是草地,所以女兒很難練習運球,以至在與其它隊友比試時,她的運球能力就顯得不足。



為了讓女兒可以改善運球但又保持跑動的能力,今天我要求女兒暫停平時的20圈跑,而改為在自已的 drive way 中練習運球。在約15米的石屎路面,雖然已裂紋處處,但卻仍然為女兒提供了一個勉勉強強的運球訓練場地。


我的訓練方法很簡單,就是由一邊運球到另一邊,合共做50次。但我要求的是女兒盡可能右手可以運球七次便去到另一邊。我計算過女兒隊中一位同學可以由自己籃底運球到對面籃框上籃(約25米),只需要用十次運球便完成,每一球約移動3米。(其實相當之快)所以我要求在我的drive way (約16米)能夠七次完成,已是比她的隊友慢。但對於不善運球的女兒來說,這已經頗難。

昨天收到好朋友的電郵,他和我分享了自己幫女兒補習的痛苦經歴,由於該科目是朋友的專長,所以對女兒要求也高,結果因此而傷害了關係。反而當朋友接送女兒去學音樂,由於他並不擅長,所以女兒反而會和他分享,教朋友音樂,關係卻因此而變好。所以我今天也學習放下嚴父的面貌,希望自己能以關係為重,成績為次,與女兒一起成長。

而結果呢? 女兒和我都比以前開心了!

所以人實在需要互相提醒!希望各位看官也給我指點,不過“聽不聽由我!“

哈哈!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大人的功利主義與小朋友必須的“FUN”

今天又是比賽的日子。

上一場女兒少有地取得6分,今次比賽我滿有期望。上場因為第一次所以我沒有錄影,錯過了許多女兒精彩的入球,今場帶來了攝錄機,希望留下美好回應。

然而昨天練習時我卻已被女兒氣得金星直冒,因為我要女兒做十球傳球後再接球射,她竟然將補籃的計入,我當時說不算,但她卻發脾氣。我因此憤然離開。

最近看女兒的練習,雖然她不是很有進步,但每天的要求,入20球,跑步和做體能都基本上沒有不做,而且還是自已自動自覺地去做,我不用提醒。算是有很大的進步。

在比賽未開始前,因為是聖誕節期,竟然還有聖誕老人在球場上派糖給小朋友,真是令人興奮又高興!


我女兒一開場時竟然是先發 (STARTER),但我看了一回,就發覺女兒又開始“發台瘟”,我看見她每一次傳球或接球後總是發呆,要很久才能作出判斷,我便知她內心是害怕。

今次的對手比上一場的強,因為身高體形上比我們的隊好。但幸好我們的人速度和靈活度都較高,加上我隊有一員猛將,且叫她高妹。這位隊友是全隊中最高的,她的速度奇高,也很勤奮,往往能夠後發先至,而且從不偷懶。她更是全隊的靈魂,有她在場,禁區或籃下對方都很難得分,若對手快攻,她亦能後發先至,所以我們的防守可以說是固若金X。我們輸的幾球都是在她被調離場後才讓對手有機可乘的。

我們最後比數是 19 比 8 ,我女兒只貢獻了一個個犯,還有幾個失誤。我作為籃球教練,看見女兒打成這樣,我的心真是氣憤,但若要問她是否不好,卻又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在場上她不斷奔跑,雖然很多時候做錯,站錯位置,未能有效防守,沒有衝搶,接球後被盗球,但她也算是有努力。所以我完場後只有心中嘀咕。幸好我有拍下比賽的情況,我可以回家後向她再解析。

然而這些分析,賽後檢討,其實都是成人玩意。因為我看見女兒在比賽完後便像將一切拋諸腦後,她除了口中說要改,回家後什麼都沒有做。所以作為成人的我,加上我執著的個性,女兒真是擊中我死穴,我極無奈,因為對著一個七歲女孩,要教會她認真,可能也真是太早。

最後我在晩上臨睡前終於讓女兒看見自己在場上的表現,她承認自已很害怕。我其實也估到,但我也不知如何可以幫助她。或許我若能了解她,對她表現出同理心,或許她能將內心的擔憂釋放出來。現在我只是不斷地問她“妳怕什麼?有什麼好怕?” 她也不見得因為我的說話而得到幫助。

所以要改的其實是我。

作為一個父親,原則上應該無限量支持女兒,無論她打得好與否,只要她盡力,其實她便是值得欣賞。但作為一個很“功利主義”的爸爸,或多年來在香港教育下成長的我,更明白“交出成績來”或許更為重要。

我無法子不去思想:“女兒始終不是打波的材料,又自滿。。。。” 然而這些絕望想法,其實從來不適用如七歲的小朋友身上,因為她們還少,將來還有許多改變和成長的機會。

所以總結是:我要改變自己過份執著的問題,更不要忘記打籃球最重要的因素是樂趣 HAVE FUN。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女兒在新球會的第一場比賽

我女兒今年七歲,她打籃球打了約半年。上星期六她轉去了另一家球會,名字叫 Wantinra Jetbacks. 她被選為 A TEAM 的隊員,意思是水平較佳的球隊。

這家球會屬於KNOX BASKETBALL ,它是全澳洲最大的籃球會。我的女兒在訓練了一次後便要參加每周的例行比賽,作為第一次參賽,我要求女兒的就只是盡力,因為我相信在這A TEAM 中她是新人,照道理她會很緊張,只要不犯太多錯,努力就是了。

誰不知她今場比賽在沒有任何隊友傳球給她的情況下自己竟爭取到入了三球。她只是投了四球籃,她的失誤是零,沒有被偷波,沒有傳失。然而這三球代表的是她是一個很能把握機會的球員,除此而外,她的射術亦相信是全隊最好的。(但她的運球就不行。)她入的最後一球更是自己從別人手中拍下,然後轉身運球急停投籃而射入的,我真呆了。

我看教練對於新球員,對於球隊中的惟人中國人,她並不曾抱有什麼期望,然而如兒自己去努力,的確是使我有點感動。

這個比賽肯定了我轉會的決定是百分百正確的。因為球員之間的水平相若,當中所有球員都能夠投到籃,(力量上足夠射過籃),最使我詑異的是其中有幾位的運球和速度極快,在8歲以下組別中都是極少見的。所以我女兒在這裏是絕對無可能驕傲的,因為很明顯她的高度、速度和身形都不足以給人有威脇感。相反,她必定要努力追趕才能跟上隊友。

當比賽完畢,我的心情很興奮,但同時間我又會感覺得到我女兒的路不是容易走。面對著金頭鬆,身高體重都比她好的同齡兒童,她如何可以突圍而出實在不容易。還有就是澳洲教練對中國兒童和本地兒童會否沒有好感? 又或側重其它孩子? 雖然暫時看不出來,但我相信無論如何多少會有。所以前面女兒的路就像所有亞洲
的運動員在外國中要生存一樣不容易。

最後結束時,雙方球員會手拉手喊“ GOOD GAMES”。球隊還為其中一位小朋友慶祝生日,每人獲分一塊朱古力呢!所以我對這個球會的球隊感覺真是不錯。

但正如任何人的人生一樣,沒有困難就沒有能力的突破,或許這正是一個好機會去磨練我們。


籃球,夢想與現實

在香港我是位籃球教練,但香港的環境和土壤,其實都沒有提供給籃球愛好者一個健康的發展。特別是精英球員的發展更是小圈子的玩兒,對於年青人若真喜歡籃球,希望作為一份職業,根本是不可能。其至乎作為一個興趣,希望可以透過籃球去參加比賽,獲得適合的訓練,其實也是很難。其主要原因乃是政府無意監管任意妄為的總會運作,至使總會坐大至無法無天的地步,和創會宗旨推擴籃球背道而馳。

我來到澳洲生活,其實也是拜這些總會的賜予。我曾因不獲發薪而投訴至立法會,最終明白小圈子並不是我一人所能改變,遂舉家離港移民到澳洲尋找我的新生活。

來到澳洲我其實已沒有再打籃球,因為要照顧兩個四歲和七歲的小朋友已佔用我大部份時間,在人地生疏的環境,要去認識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打球,又真談何容易? 人到中年亦知天命,所以我只能將自已的夢想寄託在子女的身上。

當然,我不是那種強迫自己子女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若子女對籃球不感與趣,我百分百尊重。然而,子女的與趣不也是由大人培養的嗎?所以講到底,能不能引起子女對籃球的興趣,使他們真的會努力打球,那是技巧也是運氣的相加。

我的女兒入讀澳洲小學的預備班時 (PREPPY)我因為初來步到,生活也尚在適應,所以並沒有立刻給女兒參加籃球活動。在她升了上一年級後,我才開始四處打聽。後來也是因為女兒的同學參加了籃球隊才找到這個球會的負責人,最終參加了正式的籃球訓練,並且參加每周一次的正式籃球比賽。

在初初讓女兒打球的時候,我也沒有什麼期望,只是當玩玩算。但因為自己沒有什麼興趣,加上自已剛巧有個花園可以放一個籃球架,所以我就買了個 KMART 的 $79 澳元的籃球架回來玩。

女兒在這兒念書基本上功課很少,所以我打球時她也打球。

不知道是否因為我的創傷太多,又或我的個人性格太認真,在初時教女兒打籃球的時候,我總會很嚴格。沒有體諒一個六歲的兒童的能力,不明白她達不到我的要求實屬正常。很多時我還會指責女兒不認真,不努力,說盡一些難聽的話。

我每當夜欄人靜,自己內心都會浮現一絲的內疚。但內疚總是一時,大部份的時間我又會回到那種魔鬼教練的狀態。然而,可能由於女兒和我的關係較好,無論如何被我欺凌,她總不會放棄打球。反倒是我自己有時候都會逃避“教”女兒,因為看著女兒玩玩還好,若是一去到“教”的情況,自己本能對動作精確性的要求又會使我責罵女兒。

如是者拖拖拉拉,女兒在半推半就的情況下竟然沒有對籃球產生厭惡,還真的進步起來。

記得最開始的時候,女兒是完全沒有可能將球射到籃框的。我教她做正確姿勢,這種所謂“正確射姿”其實只是成人適用,對於兒童,根本是超難,所以女兒經常性地用雙手投籃,我又經常地指正她,去到一種地步就是我都開始明白”正確射姿“根本對兒童就是“不正確”。又或起碼籃球框不應是成人的十尺高。

在誤打又誤撞的情況下,經過大約兩個月的訓練,我女兒真的可以投到十尺高的標準籃架。那時候在她的 UNDER 8 球隊中,只有兩到三個同學能夠投過籃框,不要說命中,只要能投過籃框高度便已算是好利害了。

不可不提的是,由於我明白力量來自身體的基本質素,所以我除了教女兒投籃外,我對女兒還有一些體能訓練的要求,就是隔天做 Burpee 和 舉腳 (類似sit up 的訓練)。也許由於這些基本質素的訓練,女兒的“力量”就日漸強大。

女兒在球隊中的教練是兩位年青人,他們都只是初中生,是義務幫助帶領球隊,他們提供的所謂訓練基實真的可以用四個字形容:“乏善足陳“。作為教練出身的我看了幾次後已經明白他們絕不可能教到女兒什麼,但由於自己是新移民,也學懂尊重這裏的文化,既然人家澳洲人是這樣子的,而女兒也還只六歲多,我的選擇是閉口不言。後來我看得太多,反而覺得自己會開始埋怨,所以最後索性不去看女兒練習。

當然,我在自已的私人花園內仍然不斷尋找機會教導女兒正確的籃球技巧。就是這樣一直下去,我的女兒漸漸成為球隊的中流底柱,在好幾場比賽中更有亮麗的表現。

然而籃球始終是一種團隊活動,沒有一個人能夠主宰球賽。由於球隊的例行訓練只是遊樂多於學習,又或訓練的要求太低,大部份小朋友都沒有什麼進步。我的女兒由我最初教她雙手傳球,後來她更因球隊中的”無要求“訓練而變成單手傳球。她在球隊中獲得的主要是 have fun 但什麼都學不到。而有許隊友就連接球都成問題。這也直接和間接地導至我女兒最終無奈地選擇了離開這個球會而要去到第二個球會。

事緣這個球會的教練和其中一位隊員正是這個球會主席的兒子。她的母親經常性地要求其它隊員合作,要求隊員傳球,無論那位球員是誰。然而就算我女兒只得六歲也有基本的常識,就是不會希望比賽時把球傳給會失球的隊友。這並不是我女兒的個別問題,而是其它主力球員的做法。人有爭勝之心,這實無可厚非,沒有人會希望傳球給會失球的隊友。後來我們收到球隊教練的 MASS EMAIL ,寫給所有家長,要求我們“教導”子女要傳球給隊友 ﹣﹣無論那人是誰,懂不懂接球,會否失波。信中要求家長不要給予意見,並謂更替換人是教練的權力,傍人不應給予意見。

這些電郵在我的眼中看去無疑有點幼稚,因為所有人都有權給予意見,做教練的應該是向家長解釋自已的理念而非要求別人不給予意見。雖然如此,但作為一位新移民,人地生疏,我還是沒有將自已的想法表達出來,不了了之。

轉球會的另一個原因是由於我習慣將女兒的比賽拍攝下來,以便回家之後可以向女兒更好有效地解說她所犯的錯誤。由第一天開始比賽我便這樣做,但一直以來都相安無事。但一天我在拍短片時,球會的主席竟然要求我停止拍攝,理由是有人不想。我沒有多生事,只是按照這位先生的說法照做。

回家後我找到了 Victoria Basketball 的拍攝政策,當中亦列明我有權拍攝。後來我再有向有球會反映,得到的回覆卻是我若真的需要拍攝我是必須有先得到書面同意的。

對於這種回應,我第一時間便感到氣憤,但我並沒有和對方爭辯,因為這是無意義的,一個專橫的人你會有希望透過辯論而使對方改變嗎?結果我選擇了用腳來表達我的抗意,我和女兒轉去了另一間球會。我認為做人認分清楚什麼是自己的權利,什麼不是,自己的權利就必須要維護,而不是放下,否則一生人都只能做條哈巴狗,向人搖尾乞憐。

對球會不滿其實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意見,因為早有家長在較早前已向有關人士發表意見,要求改善,但她善意的提醒竟換來另一封的 mass email ,但簡單的說法就是意見不獲接納,這種球會的處事方式,實在使人費解。結果這位家長在四出尋找新球會的時候,我也向她了解了附近有什麼球會,最後我和她的女兒都一并去了新球隊。

與此同時,我的朋友中仍舊有人在這乏善足陣的球會中繼續,他們有的想法是自已的小朋友不是打得很出色,所以仍舊留在球會內。但作為父母的我,我會問質疑你如何能要求自已的小朋友在接受水平低的人教導下會變得出色呢?

有時候我也會想是不是自已要求太高?但我想完又想後,我的總結是自已這樣做才是真正對自己兒女負責任。